新闻资讯

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拟初审: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将作原则性规定

中国人大网 图

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拟提交初次审议。4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举行记者会,发言人黄海华介绍立法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于4月27日至30日在北京举行。生态环境法典草案拟提请本次常委会会议初次审议。黄海华表示,全国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工作,将编纂生态环境法典列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和2025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成立了法典编纂领导小组和有关方面同志组成的工作专班。赵乐际委员长多次主持召开常委会党组会议,对做好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工作和形成生态环境法典草案进行研究部署。一年多来,工作专班在常委会党组和法典编纂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扎实开展法典编纂工作。经反复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后,形成了生态环境法典草案。

黄海华介绍,草案主要内容包括:完善生态环境领域的通用性制度规范,集成优化污染防治法律制度规范,统领协调生态保护法律制度规范,对绿色低碳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碳达峰碳中和等作出原则性、引领性规定,完善生态环境领域法律责任制度等。

“编纂出一部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生态环境法典,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国内外高度关注。”黄海华进一步指出,编纂生态环境法典,既不是简单的法律汇编,也不是完全的新立新定,而是以法典化立法方式对我国现有的生态环境法律制度机制和规则规范进行系统整合、编订纂修、集成升华,并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进行必要的制度创新,增强我国生态环境法律制度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

他说,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目前采取了适度法典化的模式,对现行有效的30多部生态环境法律分情况处理:一是,将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综合性法律和有关污染防治方面的法律等全部纳入法典中,根据新形势新要求进行编订纂修。二是,将现行有关流域、区域、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等生态要素、生态系统方面和循环经济、节约能源等方面的法律制度规范,择其要旨要则纳入或者体现到法典之中,使法典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兼容性。三是,适当考虑绿色低碳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碳达峰碳中和等方面法治需求,填补法律空白,作出一些原则性、引领性规定,体现法典的时代性、前瞻性。 

  • 中国太保:一季度太保寿险新业务价值57.78亿元,同比增长11.3%
  • ​王毅会见塔吉克斯坦外长穆赫里丁
  • 回归产品与技术,中国汽车业正在变得更加务实|2025上海车展
  • 公交公司须关注新出行需求:“单车巴士”能否常态化
  • 公募基金经理突破4000人:“造星时代”落幕,新生代登上舞台
  • 中央督察组指出的问题,省委书记现场察看整治情况
  • 上海期货交易所就铸造铝合金期货合约、期权合约和业务细则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 从狂飙到失速:茶百道净利暴跌58%背后,下沉市场“价格战”与品控之殇
  • 中国象棋协会拟实施竞赛积分排名,实施43年的等级分制或将废止
  • 小米首款SUV车型登顶热搜,雷军发文解释提早公示原因
  • 持续加码AI应用,美年健康撬动健康管理万亿市场
  • 富国挖到范妍,真的是赚大发了!
  • 亲诚惠容命运与共(和音)
  • 俄军是否夺回库尔斯克存分歧,普京愿无先决条件与乌谈判
  • 2025新奥最精准免费大全最新:全面解析未来科技趋势与生活变革
  •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