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涛:抓住临床关键问题进行研究,才能使患者获益

界面新闻记者 | 张倩楠

界面新闻编辑 | 刘海川

“作为医生,一定是以临床问题为导向,抓住临床关键问题进行研究,才能使成果从实验室再回到临床,才能使患者获益。”2025年4月2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江涛说。正是在这种理念下,他的团队用中国方案解决了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脑胶质瘤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年发病率约5-8/10万人。患者预后不良,常于手术后早期复发,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我所从事的领域是我们神经外科最难治的疾病脑胶质瘤,脑胶质瘤主要发生于大脑,恶性脑胶质瘤平均存活期短。我带领我们团队,为了攻克这个疾病,奋斗了37年。” 江涛说。

据江涛回忆,“我记得有一个患者是美术学院毕业的,在大学三年级时感觉画画的时候右手有点不灵,磁共振检查发现大脑长了个胶质瘤,是低级别的,这类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可以长期存活。但不幸的是,这个肿瘤长在大脑运动区上,导致他的手活动发生障碍,可能会影响他的专业和生活质量。我们在脑功能精细图谱指导下对肿瘤进行了手术切除,获得了完好功能保留。” 后来患者娶妻生子,但3年之后肿瘤复发又长大了,再次对肿瘤进行精准切除后,2024年10月再次复发。

“经过20年研究,我们研发了一种专门针对这种脑胶质瘤复发患者的药物,这位患者口服我们的药两个月之后,症状明显减轻。患者一家人来到我们诊室,我们看到患者的状态,感觉非常非常欣慰。作为医生,哪怕只有1%的希望,我们也一定会进行100%的努力,患者的幸福就是我们医生更大的快乐” 江涛说。

30多年来,江涛团队主要建立了两个图谱,一个是大脑功能区精准图谱,实现对肿瘤的精准切除,使患者术后功能得到了良好保护。另一个是脑胶质瘤的多组学数据图谱,通过这个数据图谱,首次发现病命名了促使脑胶质瘤恶性进展的基因。针对这个基因,研发出一个小分子化合物,这个药物在2024年4月23日正式上市,使这类患者可以得到良好的治疗,生存期明显延长。

江涛团队历经十五年的脑胶质瘤临床样本积累、患者长期随访以及多维组学数据检测,构建了首个中国人群的脑胶质瘤功能基因组学数据库——中国脑胶质瘤基因图谱计划(CGGA)数据库。CGGA数据库向全世界研究者免费公开了约2000例中国脑胶质瘤样本的功能基因组学数据,开发了多个脑胶质瘤的可视化在线分析工具,成为亚洲乃至全世界更大规模的脑胶质瘤医学信息工程。

该工作为脑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分子机制的深入探究,为脑胶质瘤的分子分型和药物靶点研发提供指导,并为脑胶质瘤精准医学全链条的发展奠定基础,推动中国脑胶质瘤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的进步。

  • 2025正牌资料:揭秘未来科技与产业发展新趋势
  • 盘中必读|今日共64股涨停,市场震荡分化沪指微涨0.03%,电力、银行表现活跃
  • 伊美第三轮核问题间接谈判结束
  • 假期“债”一起,闲钱理财看这里
  • 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建立人工智能等新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规则
  • 闻泰科技: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2.29%
  • 特朗普支持禁止议员交易股票:只要国会立法禁炒 我立刻签!
  • 最大规模的陈逸飞大展启幕:回望他,回望一个时代
  • 京东刷屏:招10万全职骑手!五险一金、保底月薪......
  • 葛兰西的三位一体:重提并复兴欧洲共产主义的平民圣人
  • 五粮液一季度净利增长5.8%,今年营收与宏观经济指标保持一致
  • 2025年新春澳彩今晚开奖,精彩赛事资料大放送!
  • 不领证,保持未婚,女性职场新人设
  • 这场发布会,讲清怎么做好自己的事
  • 中广核电力:核电机组建设获得核准
  • 关键词: